突然一聲鈴響,距離比賽結束還有十分鐘。
“這時候江令儀終於開始了行動,他努力的奔跑著,從這裡抽出一件,又跑到另一處抽取一件,反反覆覆操作著,大約用了五六分鐘便把十件文物抽出。”
看著江令儀操作,台上的所有人差不多直接驚呆了,
“不可能,我不相信有人的記憶力有這般強大,竟然能從三四千物件中記憶下來,況且也隻有短短三個小時時間,這不可能是人力能達到的。”
這時剛好聽到比賽結束,下麵進入驗真假環節,此次晉級的有。
“”一號,蘇清遠。“”
“”三十二號,江月樓。“”
“”四十五號,陳露軒。“”
“”七十三號,蘇子佩。“”
“一百零三號,張若卿。”
“兩百七十九號,張若庭。”
“三百七十六號,朱雲峰。”
“四百三十二號,陳雅楠。”
“五百二十七號,江令儀。”
“七百八十一號,張若乘。”
完畢。
“接下來第二輪為鑒彆真假,恭喜各位通過了第一小關。”
冇想到的是裡麵十人基本全是四派後人,因為各自都帶著使命而來所以便看起來十分冷漠無情。
突然有聲音說道:“下麵采用抽簽方式進行描述,且由專家進行評估與鑒彆。”
一百零三號,張若卿,請描述你所選物品。
張若卿向前說道:“我所選之物為,青花海水雲龍紋扁瓶,此件青花瓷器,圓口、長頸,扁圓腹,平底,腹的兩側飾滿青花海水,各有一條白龍,揚爪騰身,似出冇於驚濤駭浪之中,頸部飾有卷草紋和纏枝蓮紋。
“此瓶是由景德鎮禦窯廠製造。”
“它圓口、長頸、扁圓腹、平底,腹的兩麵飾滿青花海水,各有一條白龍,揚爪騰身,出冇於驚濤駭浪之中,頸部用青花飾以卷草紋、纏枝蓮紋各一道。”
“我堅信此瓶必定是精品,且當時技術成熟,所以才留下這件精美美的瓷器。”
“張若卿又說明代的製瓷業非常發達,瓷窯增多,所產瓷器品質優良,造型美觀,色彩絢麗,而這時期景德鎮的瓷器逐漸聲揚遠外,景德鎮所產的瓷器,數量大,品種多,質量高,暢銷國內外。”
“明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發展的黃金時代,其中以永樂、宣德兩朝最盛。”
由於這兩朝所使用的鈷料都是“蘇勃泥青”, 釉層晶瑩肥厚,色澤濃豔,藍中泛有黑斑,黑斑和濃豔的青藍色相映成趣,頗具水墨畫般的美感。
“永、宣兩朝的青花瓷不論是在器型上,還是在釉麵和紋飾上都很相近,因此有“永宣不分家”之說法。”
“明永樂、宣德年間是中國青花瓷器生產的成熟階段,其產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體薄,紋飾凝重,青花顏色鮮豔而著稱於世。”
說完眾人拍手叫絕,連幾個參賽者都覺得眼前這人不僅有豐富的學識,同樣也有很好的鑒彆能力。
“請各位教授專家進行鑒彆。”
幾分鐘以後,眾人結果高度統一,全部認定為真品。
宣佈說道:“張若卿,所選十件文物,隻有這青花海水龍紋扁瓶為真品,其餘都是贗品。”
第二位,蘇清遠,蘇清遠所遠之物有,大孟鼎,青麵玉獸,白玉龍首,……龍紋玉壁。
一番解讀之後,專家鑒定之後,四真六假。
第三位,江月樓,所選之物有,龍紋玉瓶,大觀園圖,……春水圖。在他自己一番解讀之後,經過專家鑒定,二真七假。
…………
…………
最後一位江令儀,請描述你所選文物,彩山水紋海棠瓶。
此瓶呈海棠式,喇叭口,束頸,圓鼓腹,頸部飾對稱象耳,圈足。象耳塗以金彩。
腹部橢圓形四開光內粉彩繪山水圖及乾隆禦題詩文。
開光內用藍、綠、黃等色繪製四幅青綠山水圖,山巒疊嶂,古木蒼鬆,樓閣掩映,平湖泛舟,遠山近水,意境清幽,每圖題寫乾隆禦製詩。
有“兩行煙柳春光媚,幾頃澄波綠意深”等,下鈐紅彩“乾隆”兩印。開光外施以豆青釉,印有回紋、蓮瓣紋等。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代瓷器開光裝飾從康熙時期開始借鑒繪畫表現手法,使瓷器繪畫風格與紙絹繪畫風格漸趨一致,甚至書法題跋、款識也完全采取紙絹畫的手法。
該器造型端莊古樸,製作精美,開光裝飾清麗,設色妍麗古雅,釉彩清新秀逸,繪畫精細至極,運用開光裝飾,色彩對比強烈,構成立體感極強的完整畫麵。
每開光內均有乾隆禦製詩文和繪畫,融詩、書、畫、印於一體,極富文人畫意和氣息。乾隆皇帝一生寄情翰墨,寫詩抒懷,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寫了三萬多首詩,詠瓷之詩有二百多首,大多部分是讚美古代名窯的佳作。
乾隆皇帝的詩文作為裝飾出現在瓷繪上,成為一種風尚,為烘托畫麵起到了點睛作用,為乾隆官窯粉彩器之精品。
《飲流齋說瓷》記有:“康、雍、乾三朝但繪畫不題字之品為最多,有題字者較少,若題字必精楷。又以禦製詩為至珍貴,其次則長篇成文也。”
而我認為他為真品原因,主要是看中了他色彩的掌控型很好。沉穩而又不失風度,像一副山水畫卷一般美麗。所以我認定它為真品。
經過專業全部鑒彆他所有文物,突然驚訝的坐到地上,嘴裡不停地說著:“天呐,此神身啊,世間竟然有此之人。僅平生所見最優秀最傑出之人。”
眾人幾乎一致肯定,甚至覺得自己甚至還不如眼前這十**歲的孩子能力大。
“江令儀,經過評價,十件文物皆為正品。”
“什麼,在場的另外九人瞬間叫了起來,這不可能,這不可能,我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如此能力之人。”
而幾位年邁的老教授也再一次講出十件文物全部為真品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種場麵真的是前所未聞啊。
幾位老教授也心知肚明,如果是自己在不借用任何外設的話,自己也不可能從這三千多文物裡遠出十件真品。
眼前的這孩子算是震驚了整個鑒寶界,而這孩子必將永留青史,成為鑒寶界唯一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