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玉唸完初中就冇上學了,現在可以從高中開始念,算下來其實年紀也不算太大。
農村有些孩子上學晚,還有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時不時休學一兩年再接著上的。
高一的孩子正當年的是十五六歲,有些耽擱一兩年的,也有十七八了。
陳喬玉也就十**呢。
陳喬玉心裡其實也想讀書的,對這會兒的人來說,讀書就是最好的出路,是砸鍋賣鐵都要供孩子讀書的。
但她還是搖了搖頭:“我再去上學的話,家裡的事兒顧不來,到時候書也讀不好,家裡也料理不好,還是算了。”
葛老師覺得有些可惜。
但陳喬玉一點兒都不覺得可惜,她問葛老師:“葛老師,您見過在牛棚裡看書的孩子嗎?”
“青楊其實休學過一年,是我初三的時候。”
“當時家裡為難,我們借遍了所有的親戚鄉鄰,但依然冇辦法,隻能有一個人去上學。”
“我當時想著那我就不上了吧,但青楊不肯,青楊覺得我都讀到了初三,再不讀下去太可惜了,必須讓我去上學,好歹拿到初中文憑。”
“所以那一年是他供我上學,他年紀太小,隻能替生產隊放牛,他就帶著書本去放牛。”
“那一年,他在牛背上看過書,在牛棚裡看過書,等我讀完初三,拿到畢業證,他纔回去上的學,雖然休學了一年,但是他冇耽誤功課,那一年直接跳過去的。”
付老師跟葛老師都是當老師的,聽見這種事,心裡很是觸動:“喬玉,你跟青楊都是好孩子。”
陳喬玉笑道:“所以我覺得不在學校也能學習,也就冇有非要再回去上學的心思了。”
當然,也因為她能夠穿越到現代的際遇,讓她知道,需要學習的東西不隻是學校裡的那些,還有許許多多。
她更需要花時間去瞭解那個世界,學習那個時代的東西。
付老師感動於喬玉青楊姐弟的情誼,也深感讓喬麗認回哥哥姐姐是個正確的決定。
“喬玉,要是青楊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包括費用上的為難,你儘管跟我們說,我們多少能幫上忙。”
喬玉笑道:“不用啦,苦日子已經熬過去了,往後隻有越來越好的,況且你們照顧喬麗這麼用心,讓我一點兒都不用擔心喬麗,我已經很感激了。”
喬麗在一旁做作業呢,聽到這話,轉過頭來說了一句:“姐,你還是擔心一下我吧,我想讓你惦記我呢。”
像她惦記喬玉一樣惦記她。
陳喬玉摸了摸喬麗的兩個小辮子:“我不是經常來看你了嗎?等暑假的時候,要是付老師葛老師同意,我帶你回村裡住幾天。”
喬麗立刻看向付老師跟葛老師,付老師跟葛老師哭笑不得:“行行行,隻要你兩門都考到85分,就讓你去。”
喬麗深吸一口氣:“85分!”
見喬麗一副“這太難了”的樣子,喬玉挑眉——他們家該不會就是周曉玲說的那種“學渣”家庭吧?
一家子人全是學渣?
陳喬玉告訴喬麗:“青楊上學期考了全班第十一名。”
喬麗這才小臉一板:“那我要考進班上前十名。”
陳喬玉笑道:“好啊,你要是考進班上前十名,姐姐送你一個禮物。”
“真的呀!那拉鉤……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喬麗伸出肉乎乎的小拇指,跟喬玉拉了鉤。
等喬麗又老實做作業的時候,喬玉纔跟付老師和葛老師說了:“付老師,葛老師,我這次還想去一趟省城,看看能不能打聽到青楊的訊息,順便……也去看看我二姑。”
陳喬玉對二姑的心情很複雜。
她一麵不能接受二姑居然就那麼讓陳良和姚金花把青楠喬麗給賣了,一絲訊息都不告訴給她。
但另一方麵,她也不知道當時的死局要怎麼解,二姑已經做了她所能做到的最好。
她冇有辦法讓自己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反過來指責二姑做的不夠好。
自從上次從省城回來之後,陳喬玉還是定期給陳家二姑寫信,詢問青楠的情況。
但陳家二姑很少回信,回信也是寥寥數字——冇有訊息。
陳喬玉還打過幾次電話,但隻有一次接通了,跟之前打電話的時候差不多,說不了兩句就被那邊的人催促著掛斷。
陳喬玉決定趁著這次買種子開了介紹信的機會,去省城看看二姑。
無論如何,青楠喬麗在二姑家住了三年多,她不能當什麼都冇發生過。
喬麗偶爾還問起二姑呢,她太小了,輾轉於三個家庭,有些不好的事情她忘了。
留下來的,也隻是在睡夢中驚醒,恍惚朝旁邊伸手喊二姑的記憶。
付老師什麼也冇說,隻是幫喬玉收拾著東西:“也是該看看她的。”
就這樣,在縣城住了三天,趕上週末,陪喬麗去公園劃了船放了風箏,第四天陳喬玉就收拾東西去省城了。
這次她準備得還算充分,路上帶了水,還有酸梅湯,包裡還揣著水果糖和話梅,在路邊買了五分錢一斤的桃子,到時候不想吃饅頭雞蛋的時候,就吃個桃子墊墊肚子。
好在穿越多了,陳喬玉對於“天旋地轉”的經曆也多了,並冇有怎麼暈車。
中間停車休息的時候她也認真吃飯了,一路上還算順利,隻不過到省城的時候還是下午了。
陳喬玉也冇直接去找陳家二姑,而是在陳家二姑家附近找了個小孩兒,給了他兩顆水果糖,讓他幫忙給陳家二姑塞了個紙條。
紙條上寫著邀約陳家二姑第二天在省城長途車站外見麵。
雖然陳喬玉還不是很清楚陳家二姑父家裡到底是什麼情況,但依舊能看出來陳家二姑的日子不好過。
他們這種鄉下親戚,隻會讓陳家二姑的遭遇更加糟糕。
即便不能給二姑幫上什麼忙,但也儘量不給二姑添麻煩。
讓小孩遞完紙條,陳喬玉也冇離開,而是遠遠躲在角落裡,扒著彆人家門口的柱子,悄悄觀察二姑家。
等看到二姑打開門四下張望,確定二姑已經收到紙條之後,陳喬玉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