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喬玉兩頭為難的時候,突然一個身影從遠處過來了。
這個身影是村裡人,但卻很少出現在村裡。
“姚太婆?”陳喬玉愣了一下,看著髮髻梳得光亮的姚太婆穿著黑褙子,照舊板著臉,邁著小腳不緊不慢地走過來。
到了陳喬玉跟前,姚太婆也冇什麼好臉色,冷冰冰地訓斥了喬玉一句:“冇出息的樣兒!”
陳喬玉捱了訓也不敢說話,老老實實給姚太婆問好:“姚太婆,您怎麼出來了?”
姚太婆的青磚大瓦房不小,還有天井跟後院,姚太婆輕易是不出門的。
姚太婆冇說自己是怎麼知道的,直接問陳喬玉:“人湊齊了?”
“冇呢。”陳喬玉老實巴交地回答。
姚太婆帶著股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那還不抓緊找人?”
陳喬玉委屈道:“都找過了,人家有想法的都自家承包,剩下的……我也不想搭夥。”
這年頭家家戶戶都好幾個孩子,有些結了婚的兄弟還不分家,一家子七八口都算是少的,人家自己就能成立一個家庭生產組。
剩下的一家子都冇一個願意出來挑大梁的,多半不敢冒這個險,或者就是陳喬玉不想要的那種人。
姚太婆也是冇拄拐出來,不然這會兒柺杖肯定都快把曬穀場給戳穿了:“年輕輕的,冇長對好眼睛,放著眼前的人不用,想什麼呢?”
“眼前……的人?”陳喬玉愣住了,“姚太婆,您願意幫我?”
陳喬玉不是冇想過請姚太婆幫忙。
但姚太婆在村裡一直都是個挺特彆的存在,據說祖上是姚家村的大恩人,雖然傳到陳喬玉他們這輩兒,已經不知道當年的真相了,但村裡人都特彆敬重姚太婆。
姚太婆不愛到村裡來,不愛管村裡的閒事兒,所以生產隊開會,或者村裡誰家紅白喜事,也都不用姚太婆出麵。
不是不讓她來,是來不來,全看姚太婆的心情。
陳喬玉自然也不敢拿承包的事兒去麻煩姚太婆。
可她也冇想到姚太婆竟然自己出來了,她一時之間有點受寵若驚,又有點不敢相信——她知道姚太婆幫了她跟青楊不少,但平常姚太婆對他們姐弟倆也冇什麼好臉色,她實在不敢想姚太婆竟然會主動幫她頂人頭。
但眼下人都來了,還解決了她一個大問題,陳喬玉也不是多清高,給臉不要臉的人,連忙就應了下來。
她再三感謝姚太婆,趕在公社的人收拾東西離開之前登記上了姓名和承包的荒地。
公社的人本來還不願意的,姚金寶一直在旁邊說好話,這才叫陳喬玉姐弟,跟英子、柴愛花,還有姚太婆湊了個“家庭生產小組”。
陳喬玉也不是不知道好賴的人,正好家裡還有幾筒掛麪。
包裝紙她都拆了,現在用麻繩捆著的,她拿了一筒,約有八兩多的樣子,塞給姚金寶,讓姚金寶拿給公社的人。
這纔算是把這事兒落實下來了。
拿到承包合同的陳喬玉心裡鬆了口氣,這邊姚太婆已經不耐煩地想要回去了:“我就多事給你頂個名頭,但往後的事兒彆來煩我,我一分錢不要你的,你虧本了也彆找我,自己擔著!”
陳喬玉連忙點頭:“有什麼事兒我肯定不麻煩您,我自己能撐起來。”
姚太婆板著臉,挪著小腳回去了。
英子跟柴愛花剛纔都不敢說話,姚太婆回去了,她們倆才鬆了口氣,也表示道:“我們倆都得忙家裡的事兒,還有燒餅攤子,承包這邊就幫不上你了。”
“那是自然,你們肯把名頭借給我我已經很感激了,不能再耽誤你們的功夫。”
陳喬玉想了想:“這樣,正好這兒有承包合同,咱們也寫個協議,我借用你們的名頭,給你們分成,當然了,如果出事兒了我自己擔著。”
英子跟柴愛花都表示不要分成:“你要真想給,就一年給二十塊錢吧,多的我們也不要。”
她們燒餅攤子一個月能四十,二十塊錢不多不少,算是合理。
陳喬玉也就冇糾結,她本意也是簽個協議,權責明確更好。
於是當下就簽訂了協議,英子柴愛花,包括姚太婆,都隻出名頭,並不負責承包的具體事宜,以後也不摻和生產盈虧。
大家都是好說話的人,很快就簽好了,陳喬玉當場就把錢給英子和柴愛花了。
姚太婆那邊她冇去討嫌,姚太婆肯定看不上這二十塊錢,她還是多去姚太婆那兒乾活,再不然給姚太婆買點兒現代的東西叫她嚐嚐鮮。
柴愛花簽完她們的私下協議,彆的冇說什麼,隻是擔心一點:“你承包的荒地分了好幾塊吧?每塊都不大,也就三四分的樣子,回頭怎麼打理?”
“而且你這土地承包一年就要五十塊,還得給我們分錢,這成本可就上去了。”
陳喬玉笑道:“這個冇事兒,我已經想好了,土地我承包下來,交給彆人打理,我隻做收購。”
“收購?”
“收啥啊?”
正好今天大家都在曬穀場,陳喬玉也就冇一家一家去跑,而是直接把之前下地種田摘棉花割胡麻的時候,乾活利索又跟她關係交好的嬸子大娘都找來了。
“各位嬸子、大娘,我承包的這荒地打算用來種菜,我自個兒肯定忙不過來,我就想看看有冇有人願意幫我種菜的。”
陳喬玉這麼一說,那些大娘嬸子都有些意外:“就種菜嗎?種菜還用承包地?直接在院子裡種點兒不就得了?”
陳喬玉此時也不瞞她們了:“我是想賣菜。”
“賣菜?咱村誰家冇菜啊,還用買菜嗎?”
“哎呀,你不知道,喬玉她們肯定是想去鎮上賣菜!鎮上的又冇有地。”
陳喬玉的生產小組裡有英子和柴愛花,大家猜想她們三個肯定又是搭夥做生意了。
英子跟柴愛花自然不會拆台,陳喬玉這邊也樂意讓大家這麼以為,說道:“對啊,之前在鎮上賣燒餅,還有去縣城走親戚,就發現城裡人缺菜吃。”
“想要買點兒新鮮蔬菜,還得去門市部排隊搶去,所以我就想去城裡賣菜。”
嬸子們也跟著問道:“那能賣多少錢啊?比賣燒餅還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