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如儀小說 > 其他 > 老宅通現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145章 七零的人情味兒

村裡的路也冇好到哪兒去,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水遍佈。

陳喬玉跟陳青楊像走鋼絲獨木橋似的,在無數個泥坑中間找那麼一丁點兒能落腳的地方,才終於艱難挪到了餘來富家。

好在院子裡的地是平整過的,雖然也是泥土院子,但是夯實了,又有家裡人打點,總算是不那麼難以下腳了。

餘小紅出來倒水,看到泥人似的陳喬玉跟陳青楊,又同情又好笑:“快進來,趕緊把衣服脫了烤一烤。”

農村過年走親戚就是這樣,晴天還好,頂多也就是灰頭土臉的。

但要是下雨天、下雪天,分分鐘讓人懷疑人生。

陳喬玉跟陳青楊分彆換上了餘小紅和餘建設的衣裳,不那麼合身,但一般鄉下孩子的衣服都會往大了做,一套衣服老大老二老三這麼排下來,三年起步,五年正常,七八年甚至十年也正常。

現在也講究不了那麼多,隻要能穿就行。

陳喬玉跟陳青楊出門都是穿的舊棉衣,罩衣是舊的,裡麵陳喬玉買了些新棉花塞進去,所以這會兒也不怕被屠慧東他們拿去烘烤。

屠慧東坐在火盆旁邊,先烤一烤,然後把棉褲褲腳上烤乾的泥巴給敲下來,再用濕抹布一點點抹乾淨餘下的殘留,繼續烘烤。

陳喬玉跟陳青楊裹著被子跟大棉衣,手裡捧著熱水,小口小口地喝著。

餘小紅鑽進廚房,很快就端出了兩碗糖水雞蛋,陳喬玉碗裡有倆呢。

餘大舅在堂屋一角修農具,餘建設正埋頭看書,一邊寫寫算算著什麼。

他還有半年就要高考了,今年是老三屆之後的第一屆,聽說競爭空前,應屆學生的數量跟上來了,考試難度也不再照顧老知青們了,直接提升了不少。

餘建設壓力很大,但也很有決心:“今年必須考上,不然等到明年就要加一門生物了,聽說往後還要加英語。”

農村孩子考英語的話基本就廢了,連老師都不會英語,更彆說教學生了,好點兒的老師要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啞巴英語也記,但大多數根本就冇法教。

陳喬玉也不懂英語,隻能默默祈禱餘建設順利考中,不然一年年耽誤下來,像周荃和鐘斯年那樣考了好幾年都冇考上,就很慘了。

餘建國照舊去雞圈那裡蹲著了,他晚上都要起好幾次夜去檢視雞圈,白天就更不回來了。

陳喬玉看了一圈,冇看到餘大紅,就問道:“大紅姐呢?”

屠慧東撇嘴:“回高家去了。”

這也是無奈之舉,這年頭冇有女兒女婿長期住在孃家的,不然女婿被人指著脊梁骨說是倒插門,這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好在高立農跟著餘大紅來孃家的事兒也算是給了高家一個下馬威,高家的老太婆知道拿捏不住兒子媳婦了,不得已,進了臘月就過來“看望”外孫了。

等看完,過兩天餘大紅跟高立農也就收拾東西回高家了。

即便是屠慧東這樣十分硬氣的女人,也不會莽撞到跟一個時代的風氣抗衡,她念唸叨叨的:“怎麼說也是過年,回去就回去吧。”

陳喬玉想到周曉玲說不樂意結婚找對象,就是不想跟著去伺候婆家一家子人,也不想過年過節不能回自家,得跟著對象回他家,不由得心生感慨——周曉玲真是個灑脫人兒。

吃完紅糖雞蛋,陳喬玉身上暖和起來了,就把帶來的東西拿給屠慧東:“在鎮上割了兩斤肉,這還有一包糖,奶糖跟水果糖摻半的,剩下一半留家裡了。”

其餘還有幾樣小東西,有些是賣燒餅的時候換來的,有些則是從現代買來、去除標記後混進來的。

裡麵就有幾雙新襪子,屠慧東一眼就看到了:“這襪子不便宜吧?”

尼龍的!

陳喬玉笑笑:“還行,賣燒餅的時候換的,好像是南邊來的商人,說在他們那兒襪子不值錢。”

屠慧東嘖嘖有聲:“還是南邊好,咱們這兒可冇有這樣的好東西。”

說著,分了分,一家人,給餘大紅留一雙,其餘人手一雙,正好。

還有白毛線手套,也是陳喬玉在兩元店買的,兩塊錢一雙,還挺厚實的。

屠慧東看到這個隻以為是鎮上廠子裡的工人換的,絲毫冇有起疑,就是羨慕:“其實你建國哥要是在礦上乾得好,能進煤礦廠當個工人也蠻好。”

陳喬玉笑笑,冇有反駁,她很能理解,對現在的人來說,還是進廠子最合適,什麼都有廠子發,連房子都是廠子分的。

不過煤礦廠還是太危險了點,底層的工人都要下礦,想在廠裡燒燒煤,做點兒輕省活兒?有關係的廠子弟早就占了位置去了,外人彆想沾邊。

還是養雞好。

陳喬玉的褲子烘乾了,去餘小紅屋裡換了回來,纔去雞圈看小雞。

小雞已經養了兩個月了,長得不錯,除了第一次下雪的時候凍死幾隻,後麵再冇有死過了。

餘建國特彆關心這些小雞,六百來隻小雞,他甚至能分辨個七七八八。

他指著其中一小群說道:“喬玉,你帶來的這些雞苗真不錯,長得比彆的都快,彆的小雞才一斤三四兩,你帶的這些雞苗長得快的都有一斤七八兩了,過完年都能上兩斤。”

陳喬玉看了看,還真是,蘆花雞還行,一斤半左右,但那個柴雞,本身就體型大,此時頗有幾分鶴立雞群的意思。

餘來富他們也高興,歡喜道:“這雞長得快,等天氣暖和了,差不多四月份就能下蛋了。”

一般母雞150-180天下蛋,他們11月中旬開始養雞,小雞抓回來的時候也有十來天了,算下來這批小雞也都兩個多月了。

等四月份,差不多就是下蛋的時候了。

現在餘家人就跟看眼珠子似的看著這些雞,過年都不樂意吃雞了——就怕被小雞崽們聞到身上有雞肉味兒,回頭不長個了。

雖然冇啥科學道理,但足可見餘家人對養雞事業的看重。

中午簡單吃了點兒麪條,屠慧東說晚上包餃子:“正好你們帶了兩斤肉,大紅她婆婆送了些雞蛋過來,咱們包韭菜雞蛋餡兒跟大蔥肉餡兒的餃子吃,多包些,你跟青楊也彆忙活了,凍好了帶上,回去下鍋就行。”

陳喬玉笑道:“那敢情好,我省功夫了。”

於是下午屠慧東他們就去弄韭菜跟大蔥了,一年到頭也就過年這陣子能吃上餃子。

因著得了陳喬玉不少幫,屠慧東並冇有小氣,把家裡為數不多的的麪粉都拿了出來,結結實實地包了一頓白麪餃子。

過年嘛,再難也得叫孩子吃頓好的。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