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昨天答應了馬小芳要早起,趙小梅半夜睡著一下子就醒了,也不知道是幾點鐘,這醒了也不敢睡啊,這睡著了要是誤了時間可就不好了。
但是趙小梅又不想起床,總想著時間還早,這個時候的趙小梅又開始懷念以往的生活,那個時候直接用個手機就可以做很多事,像是定個鬧鐘,直接對手機智慧助手一說就行了,現在自己想知道個時間都這麼難。
“咯...咯...咯咯... ...”
趙小梅剛懷唸了一下穿越前的生活,就聽見了鄰居家的大公雞打鳴的聲音,回過神來的趙小梅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直到再次聽到了公雞打鳴的聲音,趙小梅這才確認。
雖然是冇有鬧鐘,也冇有手錶,但是這公雞打鳴的聲音就很準時啊,畢竟她老爸以前就是生活在農村裡,這雞叫一般就是三點半啊。
趙小梅也不打算睡了,直接起床給自己煮了一個方便麪,想著一會兒還要山上,趙小梅還給自己打了一個雞蛋,外加兩片午餐肉。
因為煮的是湯好喝的袋裝方便麪,趙小梅調料包也放進去了,這煮的方便麪的香味特彆濃鬱,趙小梅坐在炕上,在炕上放上炕桌,吃著煮的方便麪,趙小梅覺得此刻的她很是滿足。
趙小梅邊吃著煮的方便麪邊想著,這馬上就要九月中旬了,聽到那些大娘們說這裡十月份中旬就該開始冷了,然後慢慢的就要開始貓冬了。
今年這知青點的自留地都冇有種,本來還能夠搶種一輪白菜,按照她們說的小是小一點,但是好歹也是菜啊,但是這大家都不想動趙小梅肯定也是不想動的,現在給耽誤了。
趙小梅的儲物間雖然不像是小說中有一片空間可以快速的長出糧食長出菜來,但是這個儲物間在趙小梅的眼裡還是很強大的。
隻是這個本來就是按照她們家的儲物間複製的,這糧食啊,肉食啊,甚至於還有南北乾活和零食,但是這裡唯獨冇有蔬菜,趙小梅想著上山起碼能夠采有些新鮮的蘑菇放在儲物間裡冬天的時候拿來吃。
還有就是去撿一些柴火回來,留著冬天燒炕取暖,這裡漫長的冬天需要消耗的柴火很多,本來趙小梅想著去買一些煤,但是她已經冇有什麼錢了。
而且這個村子裡基本上冇有人燒煤,有的人家最多也就是買上幾百斤,每天晚上的時候用,免得總是要起床新增柴火。
他們這個院子裡的柴火不多,不知道本來就不多,還是以前的柴都被彆人拿走了。
他們這個院子裡麵,現在有的柴基本上也就是維持十天半個月做飯的需求,這要是冬天來了要不了幾天這些柴就不夠了。
趙小梅不想著和他們一起挨凍,所以趙小梅這會兒就想著去山上順便看看有冇有他們說的那種柴火,看看怎麼的給利用空間給帶回來。
反正實在是冇有辦法的話,趙小梅也隻能將儲物間裡唯一的一張木凳子給拿出來給劈了當柴燒了,不過這個按照係統規則一天最多也就拿十二張凳子,估計是不夠這一天一夜燒的。
而且這種拆凳子的料隻能夠晚上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偷偷的燒一下,白天還不怎麼敢燒,要是被人看到了還不怎麼說的清楚,畢竟凳子雖然是木的卻根本不屬於這個時候,到時候不好解釋。
看著自己碗裡空空的,趙小梅趕緊將炕給打掃一下,然後將被子直接的收到儲物間的櫃檯後麵去,然後趙小梅又直接的將自己的各種東西都收進儲物間。
看著空空如也的房間,趙小梅這才心滿意足,將事先就已經整理好放入儲物間裡的揹簍拿出來,趙小梅又給清點一遍。
幾個玉米麪的窩窩頭,這是帶著等會上山吃的,其實趙小梅這個時候更喜歡烙餅,覺得放個火腿腸,或者辣醬一卷都行,。
但是前幾天秋收自己中午帶的都是白麪烙餅,自己來這裡一共就發五斤白麪要是還帶烙餅就麻煩了。
所以昨天趙小梅準備做今天中午的時候的吃的,也是費了一番神的,因為肯定要一起吃,所以必須是拿的出來一起吃的。
趙小梅做玉米麪窩窩頭,是因為領的糧食裡有玉米碴子,趙小梅就在空間裡拿了玉米麪,反正發了玉米碴子做這個也算是說的過去。
做這個玉米麪窩窩頭,趙小梅特意冇有加白麪,這樣雖然現代玉米麪加工的細膩,卻依然和這個時候加了麵的玉米麪窩窩頭類似。
前幾天趙小梅還特意在吃飯的時候嚐了一口,覺得現在的這個和前幾天的口感接近。
接著就是兩個水壺,都是橘子味的汽水,不過給馬小芳的一壺,裡麵的汽被先趙小梅給搖掉了,就說是用橘子粉衝的,這個味道差不多,供銷社就有賣的。
剩下的就是手電筒,帽子,手套,看到要用的東西都提前拿出來了,趙小梅揹著揹簍,鎖好門就出發了。
藉著月光趙小梅走出院子纔將手電給打開,這個手電還是昨天找玉米粉的時候發現的,趙小梅覺得今天能夠用的上就拿出來了。
趙小梅一個人起這麼早,雖然打著手電,但是依然有些害怕,突然精神有些緊繃。
“小梅姐”
突然聽到有人喊自己,趙小梅打了一個哆嗦,差點手電筒都要嚇掉了。
等到趙小梅用手電去照才發現是馬小芳,趙小梅這才拍了拍胸口說道:“剛剛嚇死我了,你咋來的這麼早,不是約定的四點麼?”
馬小芳趙小梅邊走邊聊之下,趙小梅這才知道原來這馬小芳是和父母一起出發的,她父母先出發了,她等了趙小梅十來分鐘。
因為一會兒村子裡的人都要上山,所以他們隻有趕在大傢夥前麵才能夠采些品質好的,後麵的自然要差一些。
兩個人雖然有一隻手電筒依然是深一腳淺一腳的一直走的天大亮,周圍的植被都要密集很多。
趙小梅估計著,怎麼的也是步行了兩個多小時,這一路上走走停停的,這馬小芳都采了一揹簍了。
馬小芳從揹簍裡麵拿出一個麻布袋,將采好的榛蘑給倒進去,然後就和趙小梅坐在路邊休息。
趙小梅將屋裡準備給馬小芳準備的水壺拿出來說道:“給你帶的,喝這個吧。”
“小梅姐,我帶了水的,你留著自己喝吧。”
趙小梅見她這樣說又從揹簍裡掏了半天掏出一個一樣的水壺,說道:“我帶了的,好不容易背上來的,橘子水你試下好喝不!”
就在兩人坐在路邊休息的時候,這馬小芳父母揹著滿滿兩揹簍的蘑菇往回走,遇到趙小梅她們倆,他們將馬小芳的蘑菇也給帶上了。
本來他們還打算幫趙小梅將蘑菇帶回去,趙小梅看他們太累了就說自己的蘑菇隻有一點揹著冇事。
趙小梅看著他們彎著腰遠去的背影,心中感觸挺深的,要想收穫的比彆人多,自己付出的就要多很多。
馬小芳一家早起雖然累,但是他們能夠比彆人多采一趟,這就是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