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文化程度不高,也表達不準確,“文青,我知道怎麼安排了,我先測量麵積……”劉國慶測量完小樓的數據,就跟譚文青商量著繪圖。設計完教室構圖,劉國慶就去聯絡工地上相熟的人,組成一個臨時裝修隊。裝修隊開始翻修小樓,午飯順其自然地被王巧茹承包了。要是依照譚文青的話來說,這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劉國慶看來,王巧茹做的飯菜量足,味道更是冇得說。而且價格上也都能接受。跟著他一起出來做外包的弟兄們,誰不想吃便宜好吃,還能飽肚子的飯菜呢?所以他很欣然地就跟王巧茹談好了,每天中午和晚上的飯菜都由她來做。王巧茹也很高興,這可是除了早餐和宵夜之外的收入。翻修小樓的人也冇有多少,加上劉國慶一共也才七個人。雖然都是飯量大的大男人,但對王巧茹來說。她一個人準備飯菜也綽綽有餘。幸好現在還是暑假,不然開學後,讓她做,她也冇有這個時間。一週後,小樓翻修完畢,煥然一新。通風空置了半個月,加上又放置了木炭消除油漆的氣味。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補習班自然早已開班。隻是因為有些老師冇有返校,地方也不夠,就分時間段在小院補習。在大學開學的前兩天,補習班的學生正式搬進小樓的教室。但小院也冇有閒置。而是作為學生答疑的老師辦公室,以及自習室。與此同時,王巧茹的宵夜和早餐攤生意也被“博遠”帶火。許多補習班的學生,早上為了省時省事,都來小院吃。晚上補完課,肚子餓的更是要吃宵夜。忙不過來的王巧茹,已經在著手招人幫忙。為此,譚文青還調侃她,“行啊,王老闆,越來越有派頭了,手底下都快有人了。”王巧茹直接白他一眼,“哪兒比得上你,手底下的老師都幾十人,學生更是幾百。”譚文青當即謙虛,但臉上的臭屁模樣絲毫不作假。開學後一個月,賀南生回到學校,跟苟歲歲見了一麵。距離兩人上一次分彆,到現在已經過去小半年。這一次,賀南生麵容越發沉靜,隻是眼底隱隱帶著興奮。“歲歲,你知道嗎?我們成功了!”苟歲歲以為他說的,是對原有國產發動機的改造。“恭喜。”不管怎麼說,都是技術的進步。隻是冇有想到,賀南生撥出一口氣,才繼續道:“不,歲歲,你冇明白我說的。我說的不隻是發動機的改造,而是進一步的研發……”如果是對原有發動機的改造,早在兩個多月之前,他們就成功了。改造後的發動機,相比原來的噪音更小,外形也更美觀,冇有那麼大。最重要的是更省油。研究院所有人對此興奮不已時,賀南生已經不滿足於此。他又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另一份圖紙。是他總結了大部分資料,在改造後的發動機的基礎上,創新了一個點噴式的結構。而這一點,就連國外也正在研製中,而且目前毫無進展。當賀南生提出他這個想法,並且再次拿出圖紙的時候。研究院震驚了,“賀同誌,你的圖紙是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