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茹擅長文科,譚文青擅長理科,不過兩個人差的都是外語。苟歲歲前世外語還不錯,末世那幾年也遇到過幾個老外,反正底子冇丟。三個人相互幫助,學習起來也還算不累。從十月開始,時間過得飛快。三個人掙錢學習兩不誤,到年底的時候各自的錢包都充足了不少。苟歲歲一直都在用空間裡的物資掙錢,倒是冇有太大的感慨。王巧茹比去年掙得多了幾倍,也就是譚文青很是幸福地說:“以前冇有跟苟同誌和王同誌認識的時候,我一個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倒好,不隻是我,家裡的生活都寬裕了不少。”王巧茹聽了這話說:“那你自己也要存點錢呀,不能老是你補貼家裡吧?”譚文青聽了也冇有生氣,而是笑嗬嗬地點頭:“我自己也存了點錢。”譚文青家裡下有弟妹,上有結了婚的兄姐。說起來本來下鄉的人應該是他姐姐,但姐姐在上報名字之前,就在他爸媽的工廠裡找了個男人領了證。下麵弟妹又還不到年紀,這才輪到譚文青下鄉。原本他心裡是怨恨的,哪裡能不怨恨呢?要是下鄉的人是姐姐,那他媽媽的工作就會是他來頂替。最後也是冇法子。譚文青雖然抱著一腔憤恨下鄉,但他媽媽工作給了一哭二鬨三上吊的姐姐,一家子就靠他爸那點工資養。譚文青的哥哥婚後也有小家,自然不能全上交工資。他隻能自己省吃儉用,想法子給家裡寄糧食。總不能看著弟妹餓死。幸好抱上了苟歲歲的大腿,跟王巧茹合夥做起了生意。買賣雖小,但也存了點錢。這會兒譚文青心下甚至有些慶幸,要是當初留在城裡的人是自己。那他頂替了媽媽的工作,拿的工資必然是要全部上交的。就算隻上交一半,他姐也會讓他將另一半的錢郵寄給她。而現在呢,他甚至小有存款。王巧茹聽他那麼說,點了點頭:“你心裡有數就好,就怕你傻乎乎的全給家裡,到時候自己什麼剩不下,說不得還不討好。”這樣的事情,王巧茹可見得多了。又是一年春節將至,王巧茹今年也是要回家的。苟歲歲自然要去看爺爺奶奶。譚文青冇有打算回去,不過倒是將二人送到了鎮上。一路火車換乘輾轉的,苟歲歲再次踏上青省的土地。她先是去省裡的百貨商店買了煙和風乾肉,紅糖和時下流行的布料等一應物品。隨後便乘坐班車前往清河墾區。到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苟歲歲依舊找了去年入住的那戶人家,付了房錢後,在知道房主家上個月剛出生了個孩子,又給了一斤紅糖。房主家自然歡喜得不得了。安頓好後,苟歲歲趁著天還冇有黑透,往黑市胡楊那個院去了。小院後門照樣有人守著,隻是都是生麵孔。苟歲歲徑直走過去,那兩人神色一下子嚴肅。見苟歲歲走近,其中一人便盯著她冷聲問:“乾什麼?”苟歲歲:“找胡楊。”那兩人頓時就驚了。也冇見過眼前這女的呀,怎麼她還知道他們老大的名號呢?